这是Quora上的一个问题的回答,感觉作者的视角很有意思,是我们身为中国人感知不到的,所以这里摘要翻译以下,以供赏析。
地点1-中国福建宁德(26°43’02.8”N 119°57’45.2”E)
卫星地图上的密集的蓝色区域,实际一个个漂浮的海洋农场,如下图:
并不是只有福建宁德,浙江到广东的沿海区域都布满了这种海洋农场,如下图:
通过海洋农场,可以不用出海劳作,就可以通过养殖鱼,螃蟹,龙虾,蛤蜊等海产品而获取高收入,这么多海洋农场能够提供的海产品总量是很惊人的。
海洋农场并不现定于海洋区域,任何开发水域的都可以开展,比如水库,河流和湖泊么,如下图:
中国人一年要吃多少海产品?
区域 | 海产品消费量(吨) |
---|---|
全球 | 1.438亿 |
中国 | 0.65亿 |
欧盟 | 0.13亿 |
日本 | 740万 |
美国 | 710万 |
印度 | 480万 |
中印两国人口规模相当,尽管印度因为处于热带海洋区域,拥有更好的海洋资源,但中国的海产品消耗却是印度的12倍。
进一步分析中国每年0.65亿吨的海产品消费数据可以看到,只有0.15亿来自野生捕捞,而剩下的0.5亿吨全部是由上面提到的海洋农场提供的。作为对比,日本年消费海产品中,90%的来自野生捕捞。中国的居民在日常饮食中可以吃到这么多物美价廉的海产品,都是由于海洋农场的原因,下图是中国居民的家庭聚餐常见搭配:
地点2-浙江杭州南浔(30°46’14.5”N 120°09’02.9”E)
同样位于洪泛平原,孟加拉国以及印度的西印度的西孟加拉邦等地区都是选择了水稻种植,而中国这一地区则选择了水产品养殖,水产品的利润远超过水稻,这一地带的农民都相当富有。
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每个鱼塘周围都种满了树,这就是中国农民的智慧体现。
生态循环1:鱼-桑树-蚕
池塘周围的树,就是桑树。
鱼塘的淤泥给桑树提供了肥料,桑树的叶子给蚕提供了食物,蚕丝可以用于出售,蚕的粪便则可以作为鱼的饲料,从而形成一个循环的生态系统,如下图所示:
这个生态循环系统还可以进行扩展,比如养殖猪和种植甘蔗:
密集型养殖鱼类,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缺氧的问题,所以你可以看到鱼塘中央有白色的点,它们就是增氧机。
增氧机的动力,是由光伏发电提供,也是绿色可再生能源:
通过上面生态系统的介绍,你就能理解为何中国可以提供全球丝绸产量的84%,全球水产鱼的66%,以及光伏能量的25.5%。
生态循环2:鱼-莲藕
在养渔的同时种植莲藕也是中国农名的普遍做法,中国提供了全球90%莲藕的产量和60%的出口总量,韩国,日本以及越南的居民也非常喜爱莲藕这种食物。
生态循环3:鱼或蟹-油菜
每年冬天,当地的农民和把池塘底部含有非常丰富肥料的淤泥挖上岸,用于种植油菜或者芋头,就像下图这样:
每年油菜花盛开的时候,不但是旅游美景,更是养蜂的好时节,油菜花变成了蜂蜜,又多了一层收入保障。
中国的菜籽油产量占据全球的22%,而蜂蜜产量则占据了全球的30%以上。
地点3-山东寿光(36°44’15.9”N 118°44’14.7”E)
上面卫星图中的排列整齐的反光条状带物是什么?中国的温室大棚。
温室大棚可以精确的控制和调节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比如温度,湿度和光照等,让自然条件不适宜的地区和时节也可以种植农作物。
得益于温室大棚的发明,果蔬的年产量会提高几倍,比说生菜从种植到收割需要52天,如果全年都可以的话,就可以收获7次。
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农民学会了先进的物联网技术,通过手机就可以远程调节温室大棚的参数,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
利用温室大棚可以让果蔬产量倍增,也让中国的居民享受到了实惠。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中国每年果蔬消耗量占全球的40%,大约有7亿吨,号称有更多素食居民的印度,果蔬销量却只有1.8亿吨,这一切都归功于温室大棚种植技术。
温室大棚不但可以提高产量,还可以丰富果蔬种类,据统计中国在各种非热带果蔬产量和消耗都是全球第一,而且遥遥领先。
2016年全球的西瓜产量为1.11吨,而中国西瓜产量为0.793吨,在日本一个西瓜大约需要100人民币,而在中国只需要10人民币。
地点4-西藏拉萨(29°41’52.3”N 91°09’18.6”E)
拉萨也和中国很多地方一样,温室大棚随处可见:
中国政府积极引导当地农民搭建温室大棚,因为产量的提高,让当地的蔬菜价格也在十年内下降了90%,也降低对其他省份进口的依赖度,让果蔬成为了当地普通居民可以消费的食物,而不是某些人的特权。
地点5-新疆可克达拉市(43°43’51.2”N 80°35’21.5”E)
通过国家边界线,你可以清楚的看到中国和接壤的哈萨克斯坦对于农业种植的差异。
这个区域的土壤由于酸度偏高,水资源匮乏,导致农作物的种植成本较高,所以哈萨克斯坦的居民基本上都放弃了这块土地;而中国则不同,为了降成本,涨收入,他们一方面组建汉维两族共同建立的新疆兵团来进行规模化农业种植,另外一方面不断的像先进地区学习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种植技术,比如滴灌种植等。
为了推广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比如滴灌种植,政府会提供机会让当地农民学习普通话,以便与交流合作
原本被视作无价值的酸性土壤,经过中国农民的开发,产出了番茄,辣椒,哈密瓜,葡萄还有棉花,他们的价格高,所以收入水平也相对种植小麦等传统农作物有明显的提升。因为新疆地区的日照强度高,昼夜温差大,也让该地区的水果含糖量高,香甜可口,在市场上广受好评。
地点6-新疆巴音戈尔河津(42°18’36.1”N 86°36’15.4”E)
卫星题图上的一块块红色区域是什么呢?番茄。
中国的番茄产量和其他国家对比如下表:
排名 | 国家 | 产量 |
---|---|---|
1 | 中国 | 56.3 |
2 | 欧盟 | 24.2 |
3 | 印度 | 18.4 |
4 | 美国 | 13.0 |
5 | 土耳其 | 12.6 |
6 | 埃及 | 7.9 |
全球 | 177.0 |
实际上,中国的可耕面积并不多,而且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大量可耕土地也被占用,更是凸显中国农业能达成今天的成就非常不容易。我们可以看看可耕面积和人畜主要消耗的农作物产量对比:
项目 | 中国 | 印度 | 欧盟 | 美国 |
可耕面积(平方公里) | 1086 | 1579 | 1091 | 1631 |
大米(百万吨) | 208.1 | 169.5 | 3.1 | 9.2 |
小麦(百万吨) | 134.3 | 98.5 | 150.2 | 47.3 |
玉米(百万吨) | 257.3 | 26.0 | 60.9 | 366.2 |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几乎在很多农农作物的产量都占据榜首,但是对于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国家来说,这些产量可以让人吃饱,但是想要达到发达国家吃好,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
虽然中国农作物产量很高,但是在大米,小麦,和玉米等主要农作物方面还无法做到自给自足,每年这些农作的消耗有10%来自进口,当然这些主要用来作为加工原料,比如啤酒和白酒的酿造。
从2006年起,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啤酒消费国,每年的消费量有4654千升,几乎是美国的两倍,而且年增长率还保持在4.9%左右。中国也是最大的白酒消费国,比其他国家总和还要多,而且这还没把那些非常多私人酒坊算进去。
全球猪肉消耗量如下图所示:
通过上面的统计你可以看到中国人对猪肉的偏爱,中国的很多圈养猪都是喂食来自美国和巴西的玉米饲料,鸡鸭牛也是如此。
结论
总的来说,中国居民可以享受到比全球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更好的食物供给,不论是在产品的价格上,还是在种类的丰富性上,比如下面这一桌菜在山东只需要300人民币,而在中国一线城市,比如北京上海则需要1000人民币,而在加州或者日本,则需要2000人民币,所以对于加州或者日本的来说这种一桌20个菜的消费是非常奢侈的,而在中国这很家常。